比如,之前自己的爱车悬架异响,其原因无非就是悬架下弯臂衬套内部的胶套老化磨损(或润滑不足)导致,所以只需要更换强化衬套就可以了,成本仅需几十元。但不少商家则会忽悠车主更换整个下弯臂,成本一下飙升至千元往上。所以,如果你没有摸清其中的门道,那就可能被“烫”得明明白白。
当然,这不是要求我们成为“技术通”,而是在一些核心指标上,最好能有一定的了解,这样不仅利于我们选购到逞心如意的车型,在遇到问题时也能更好的对症下药。否则,就可能像上面说的那样,原本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产品“痛点”,却因自己一窍不通而成为待宰的羔羊。
过去的一年,特斯拉进击的态势就像其市值一样势不可挡,市场的狂热让特斯拉犹如纯电动车市场“神明”一般的存在。尤其在国内市场,强大的品牌效应让特斯拉一度成为无数消费者心中的首选。但疯狂的扩张也为后来爆发的一系列产品问题埋下了伏笔,诸如自动驾驶事故、刹车失灵、车机故障等屡屡发生,成为诸多车主心中挥之不去的痛。
今年4月上海车展爆发“刹车失灵”事件更给特斯拉来了一记闷棍,随之而来的是品牌形象大打折扣,产品销量一度腰斩。
正所谓祸不单行,同在这个4月,特斯拉在欧洲市场遭遇强劲阻力,而这个“程咬金”就是我们熟知的大众。后者旗下的ID.4和ID.3)分别以6251台和4066台的销量包揽4月欧洲新能源车销量榜前两名;整个1-4月,大众以36351辆的绝对优势,夺得了欧洲EV车型销量的头把交椅,甩开特斯拉19649辆一个身位。值得一提的是,大众ID.4 还获得了“2021世界年度车”称号。
从“月冠”到“销冠”,大众在市场最成熟、环保最严苛、用户最挑剔、竞争最激烈的欧洲市场,给特斯拉好好的上了一课,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思考:在中国市场攻城略地的特斯拉,为何在欧洲市场折戟成沙?跟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既然大众在中国有跟欧洲市场ID.4同根溯源的ID.4 X),与之对应的特斯拉Model Y)奉行全球统一产品标准,那么欧洲市场的消费者也会面临同中国消费者类似的产品选择,是什么促使他们更多地选择了ID.4 而非Model Y呢?难道欧洲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理解有何不同?
或许是吧,不排除部分消费者选择特斯拉有盲从的因素,但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对电动车“核心卖点”的理解不够成熟。
过去长期以来,我们被灌以最高续航、百公里加速、充电快慢以及自动驾驶等泛泛而谈的概念,但并不明白甚至没有想过:最高续航是否代表真实续航?百公里加速噱头大与实际(有些产品甚至刹都刹不住);快充慢充背后的电池安全性;以及自动驾驶是否真的靠得住?等等。直到事故或问题爆发,我们才发现自己对电动车的这些技术指标理解得过于片面,让这些所谓的“核心卖点”变成了“痛点”。
所以,是时候以一种新的方式或站在一个新的角度,去重新审视电动车以及日常购车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点了。HOW?
续航里程依然是当前诸多车企推广电动产品的一大核心卖点。这很重要,也很关键。但我们不能仅仅去看厂家公布的账面数字,可以通过电池容量、电池密度来判断。
比如上汽大众ID.4X,官方最高续航555km,且已经扣除了需要找充电桩的剩余里程,在经过我们近一周的实测,发现实际续航可以达到680km。这得益于其搭载的容量为83.4kwh、密度为174kwh/kg的三元锂电池。大容量+高密度保证了ID.4 X在实际测试中的续航折损极低,真实续航远超过最高续航。
此外,优秀的热管理系统保证ID.4 X的电池包容量在进行500次充放电循环之后,依然可以保持在97%的高水平,为车辆长期使用中的超长续航提供了可靠保障。
作为对比,特斯拉Model Y标注续航600km,实际测试却只能开400km,不仅仅因为电池容量只有77kwh,其电池能量密度也更低,为161Wh/kg(工信部数据),最终导致续航里程虚高,而这虚高的200km就会变成电动车使用时的“里程焦虑”。
作为电动汽车,电池是否足够安全,重要性不言而喻,毕竟诸多碰撞或充电过程中导致的自燃事故,已给了我们足够的警示。当下的电动车企也都在电池安全上下功夫,避免风险的发生。在这方面,上汽大众ID.4 X同样值得“参照”。
例如,ID.4 X从壳体强度、表面绝缘、及时断电、防爆泄压四个维度为电池包(电芯的安全)足足上了四重保险;电池包上壳体也采用了密封蜡、密封圈、密封胶在内的三重密封防护;框架部分则采用了高压压铸铝合金鱼骨横梁、铝合金边框、铝冲压底部装甲等兼顾韧性与吸能效果的保护材料,大大降低漏电、起火等可能性;不仅如此,上汽大众还对ID.4 X的电池包进行了338项电池安全测试项目,涵盖了包括涉水、耐久、温度、电气、机械、低衰减循环测试在内的六大测试种类,超过了国标285项,亦远超我们日常的用车场景。
此外,ID.4 X的电池包配备了高效的液冷温控系统,可以保证电池包在-30℃~45°C的环境中正常工作。
可以看出,ID.4 X充分确保电池安全性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这就需要我们在选购电动车的过程中,尽可能从“技术”的深度,去判断电池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靠性,如此才能获得更理性的选择。
这个问题能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离不开特斯拉的“辅助”。事实上,同续航里程一样,电动车的刹车成绩是否优秀,不能只看其字面上的刹车距离,而要从技术的层面,深挖其刹车逻辑。
例如,上汽大众ID.4 X虽然使用了和特斯拉同样的iBooster系统,但其刹车逻辑依然是物理刹车优先于动能回收。这一点极为关键,设想一下,如果车辆的刹车逻辑是动能回收先于物理刹车,在一些紧急情况下,踩下的刹车因优先满足“动能回收”而没有“全力以赴”,导致刹车距离变长,后果可能会很严重。有时候,多出来的那么几米刹车距离,可能是致命的。
类似的问题也体现在刹车热衰减导致的刹车距离变长等问题。为此,ID.4 X在长18km、坡度为8%的山路上,空挡下坡刹车测试45分钟,最后测量刹车盘温度小于700度,将刹车温度牢牢控制在了合理安全的区间,保证了长时间、多次数刹车情况下的稳定性。
所以,电动车是否刹得住?不能只看其37m、35m甚至更短的刹车数据,而要关注其背后的刹车逻辑,以及长时间、多次数刹车背景下的稳定性。
起步即100%高扭输出,成就电动车非比寻常的“百公里加速”,一度成为人们衡量一款电动车是否强大的核心指标之一。但这是否真的有意义?
诚然,作为汽车动力性能的展现,优异的百公里加速确实能带来更畅快的驾驶体验,但日常用车并非动不动就地板油,动不动就来个极速竞技,且频繁的高扭矩输出导致车辆极速前进,会带来极不舒服的驾乘感受,甚至头晕。换言之,驾乘舒适才是永葆产品魅力的王道。所以,在电动车天生“扭力全开”的特性面前,吹嘘极致加速能力的意义并不大。相反,我们更需要了解细腻的油门踏板逻辑,做到油门踏板细腻、平顺的同时,又保证加速成绩,这才是关键。
我们还是以上汽大众ID.4 X为例,这是一款在油门调校和驾乘体验上“与众不同”的一台车。在此前的试驾体验过程中,这台车平顺的加速让人印象深刻,准确的说,它是一台电动车,但开起来更像是一台燃油车。且得益于细腻的油门调校,加之电动车与身俱来的扭矩输出特性,从起步到中高速行驶,都不会给人突兀的加速感,即便突然油门到底,其加速逻辑也只是“更快的平顺输出”,自始至终,给人的感觉就是:快而稳。与此同时,ID.4 X延续了大众产品固有的底盘韧性和转向手感,而且更安静,保证了良好的乘坐舒适性。
当然,除了以上四个购买电动车需要注意的核心痛点,还有诸如外观、配置(含自动驾驶)、性价比等诸多考虑因素。这些都需要我们尽可能多从技术的角度,去深挖其中的奥秘。
事实上,我特别不理解特斯拉到底是哪儿来的勇气去向用户宣传所谓的L5级自动驾驶——100%自动驾驶,至少目前来看你,其已经推出的L2、L3级甚至宣称的L4级别自动驾驶,被诸多因自动驾驶导致的碰撞甚至致命事故打脸。相反,ID.4 X上搭载的L2+级自动驾驶辅助系统显然来得更加实际,足够智能全面但依然需要驾驶人的专注。更何况,目前也仅有最高L2级别的自动驾驶是“合法允许”的。
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L5级自动驾驶是极有可能实现的。时代的改变也会促使电动车不断换新升级,产生新的“痛点”。作为消费者,能否在认知上与时俱进,用新的方式解决新的问题,才是避免被“痛点”困扰的关键。
最后:不可否认,特斯拉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其影响下的“百公里加速”、“超长续航”等成为用户选购电动车重点遵循的核心指标,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没有统一标准的“指标”需要我们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去剖析。加之大众ID.4 X等强劲对手的兴起,有了更多的对比,对电动车也有了更成熟的理解,进而才有更正确的抉择。
总之,有太多的“前车之鉴”警醒着我们,去重新审视自己在选购电动车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那些掩藏在账面数字下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4月16日,“方华”方程豹汽车春季发布会在深圳举行。方程豹产品矩阵正式发布:由新能源越野标准定义者豹5领衔,硬派旗舰豹8全球首发,豹3概念车SUPER 3以及概念跑车SUPER 9
4月份的汽车市场非常热闹,因为北京车展即将到来,诸多重磅新车将在车展上亮相或上市。而就在车展前夕,工信部发布了最新一批的新车申报图,这也就预示着这些新车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所以还没有
方程豹汽车的“583”硬派家族由豹5、豹8、豹3构成。与用户共同探索未知! “5所不能”的豹5,自2023年11月上市以来,累计交付近2万辆,连续3个月稳居中国新能源大梁式硬派SUV冠军
4月16日,“方华”方程豹汽车春季发布会在深圳举行。方程豹产品矩阵正式发布:由新能源越野标准定义者豹5领衔,硬派旗舰豹8全球首发,豹3概念车SUPER 3以及概念跑车SUPER 9
从“油电同价”到“电比油低”的浪潮正在席卷我国的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的价格不断探底,插混SUV车型的价格已经来到10万元级,甚至比燃油SUV价格还便宜。这也让消费者在购车时有了更多
要问谁是最近汽车圈的流量王,在拥有“泼天流量”的小米SU7面前,恐怕大多数车抢不了镜。它的首个圈速实测成绩出炉后,雷布斯再次发布微博称“小米SU7果然是50万以内最快的车”。可以用
引言:大众汽车,这一德国的汽车制造巨头,以其卓越的工程设计、舒适体验和技术创新,一直在全球汽车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今年,随着新款大众途锐R即将引入国内市场的消息传出,无疑在国内汽车
4月16日,“方华”方程豹汽车春季发布会在深圳举行。方程豹产品矩阵正式发布:由新能源越野标准定义者豹5领衔,硬派旗舰豹8全球首发,豹3概念车SUPER 3以及概念跑车SUPER 9
对于多数合资大佬来说,并没有放弃中国市场的打算,面对国产新能源强大的产品推广力度,合资品牌也发起一波新车攻势。2024北京国际车展即将到来,这不仅仅是一个展示汽车科技与设计的舞台,
方程豹品牌以及首款车型方程豹豹5一经推出,就受到消费者的欢迎,这样一款带大梁的硬派越野车居然也适合在城市中驾驶,真是逆天啊!不得不佩服比亚迪的造车和调校功力。而在春季发布会上,官方
JUELUO·车讯与四月份逐渐升高的温度一样,国内豪华新能源汽车品牌也迎来了春天。但事实上,“同质化”的产品体系与“年轻化”的营销策略已经让国内消费者感到疲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
9.9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