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热爱运动的留学生和广大青年来说,悠长的暑期正是尽情挥洒汗水、运动一“夏”的好时机,除了较为常见的游泳、打篮球、跑步等健身方式外,近年来,集娱乐性、刺激性和竞技性于一身的滑板运动也备受年轻人的追捧欢迎。
滑板运动是如何起源与发展的?它又为何在当下如此风靡?和《留学》杂志一起走近这项属于年轻而又富有内涵的时尚运动。
滑板运动是一项年轻的运动,它从起源到发展至今也不过短短数十年。滑板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美国。20世纪50年代,冲浪文化席卷美国,加州等地区成为年轻冲浪爱好者的精神家园。当人们享受着冲浪带来的冒险与刺激体验时,不受控的自然环境成为阻挡这项运动开展的“拦路虎”。如何摆脱风浪环境等地理、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享受冲浪的快感?当人们费尽心机地思索着解决办法的时候,南加州海滩社区的居民们灵光一现,用一块50公分×10公分×50公分的木板固定在轮滑的铁轮子上,打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块滑板。自此,这块“冲浪板2.0”将这项海上运动延伸到了陆地,滑板运动正式诞生。
最初的滑板结构和制作工艺都很简单,一块木板底部装有两排轮滑铁轮制作而成的滑板,就是人们无法下水时练习冲浪和运动健身的最佳“平替”。随着滑板使用者的规模不断扩大,滑板运动的动作和花样拓展,人们对滑板工艺进行了修正和更新,使其具备更大灵活性和耐磨性。同时也具备更丰富的可玩性。70年代初期,随着工业技术发展,滑板爱好者弗兰克·纳斯沃西将聚氨酯(PU)滑轮应用到了这项运动上,可以使滑板安全稳当地急转弯并轻松躲避障碍,随后也将滑板运动推向了飞速发展的时期;80年代末期,用硬枫木制作而成的滑板出现,这种原材料做出的板子具有重量更轻、弹性更好的特点,两头翘起的对称形状也非常适合高速滑行和各类反转动作;到了90年代,为了适应更高难度以及更具技巧性的动作,滑板板面变窄,轮子也趋于轻巧,宽度只有7英寸(约18厘米)、轮子直径不到40毫米的滑板备受追捧。发展至今,在滑板大家族里已有长板、大鱼板、小鱼板、香蕉板等公路板,以及比较流行和常见的双翘板,满足玩家们的不同运动需求。
在玩法方面,经过多年的演变与发展,现如今的滑板运动主要可以分为自由式、碗池和街头式。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滑板运动以自由式和碗池为主。自由式滑板没有规则和约束,具有高度开放型,人们可以随意进行绕桩荡板、平地转圈和行进立板,任意做出在滑板上转圈、在滑板上倒立等酷炫的动作。同期,在美国加州西海岸,一些滑板男孩突发奇想,把滑板拿到泳池里试滑,也就是碗池滑法,这种滑法发展至今要求运动员在专业碗池场地中使用滑板器械,利用场地内弧面和坡道,以滑行技术为基础,完成各种专业动作的运动。
80年代后,街头滑板随着豚跳动作(Ollie)及其延伸动作的诞生风靡大街小巷。在数十个滑板基础动作中,除了正常姿态(Normoal)、倒滑姿态(Fakie)、反脚(Switch)等这些常规动作,最具代表性和开创性的动作就是豚跳(Ollie),也就是在空中完成的脚踏在滑板尾部的跳跃。滑板运动出现早期,滑手们会在公园做出空中抓板动作,1978年,阿兰·翟尔凡德(Alan Gelfand)掌握了在不提前抓板的情况下双脚带板起跳做出弧面腾空的动作,即发明了滑板运动史上最具有性的动作——豚跳,革新了滑板运动,街头滑板因此诞生。后来,被当今世界称之为“滑板教父”的罗德尼·木伦(Rodney Mullen)在豚跳动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近一步的开发和创新,发明了包括平地豚跳(Flat ground ollie)、踢翻(Kickflip)等在内的多种动作,比如利用豚跳跳过障碍物并跳到墙面的栏杆上,随后从扶手滑下来等。据不完全数据统计,现如今滑板界超过三分之二的动作都是由这位天才滑板选手发明,他也为街头滑手们开启了一个全新的世界,街头滑板的基础也由此奠定。
如果说滑板运动是一项具有高自由度和挑战性的体育活动,那这项运动背后的文化内涵则强调年轻人自我表达和对冒险精神的追求热爱,折射出他们自由活力、叛逆不羁并且坚韧不屈的个性和生活态度。
如果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滑板运动及其内蕴,那一定少不了“坚持”和“挑战”。在经历了七八十年代的黄金发展期后,20世纪90年代滑板遭遇了短暂的低谷期。当时,滑板运动在制作工艺和操作技巧上已经相对较为成熟,正处于换代的时期,双头滑板的出现让一些新动作相较于前一代更难以完成和超越。同时,也许是一些滑板爱好者的操作不当,导致美国等一些地方的滑板运动一度被视为具有一定危险性的运动而遭到禁止。然而在滑板爱好者和运动员们不惧挑战的坚持和努力下,这样的误会并没有持续太久。1995年,ESPN(美国娱乐与体育电视台)举办了世界极限运动会——XGAMES,而滑板正是其中的项目。随着节目的播出,滑板运动打破了政府的禁令,同时滑手们也不断突破更高难度的技巧,滑板这项运动也再度回归大众视线。
滑板运动,从诞生到发展至今的短短数十年间,就收获了全球各地青少年的热爱,很大程度上,与这项运动呈现出的对“真实”和“自由”生活态度的向往与期许密不可分。滑板文化代表着年轻人积极向上的态度,从骨子里透着追求独立自由,喜爱冒险与,不轻易妥协的精神,一招一式都充分展现了个性。因此在美国,滑板运动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的学生踩着滑板去上学的不在少数,中小学和高校校园中也经常可以看到滑着滑板去教室、健身房、食堂的学生身影。很多人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滑板,在进入高校时已经可以轻松驾驭高难度的动作。对很多年轻人而言,相较于将滑板视为一种运动方式,在他们眼中滑滑板似乎更算是日常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
2021年8月5日,澳大利亚选手基根·帕默(中)、巴西选手佩德罗·巴罗斯(左)和美国选手科里·尤诺在颁奖仪式上。(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6年,滑板走上了奥运会的国际舞台。这一年,国际奥委会宣布滑板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当时,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一席话让不少人动容:“我们想把体育运动带给如今的年轻人,而这群年轻人有很多的选择,我们不再期待他们会自己拥抱我们,反而是我们应该走向他们。”自此,这项曾经被视为被少数人拥抱的“小众”项目正式进入奥运大家庭,成为东京2020年奥运会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滑板作为极限运动和街头文化的代表之一,彰显了年轻人对自由的向往,为青春中洋溢着的个性与叛逆提供了展示的舞台,但也正因为如此,在其发展过程中人们也难免会对有着认为它是危险运动的判定,或者觉得滑手都是不务正业的街头青年等刻板印象和偏激看法。
其实在实际生活中,有不少滑板青年身兼追风滑手和顶尖学霸多种身份,真正地做到了文体两开花。比如美国职业女性滑板选手亚历克西斯·萨布隆(Alexis Sablone),身为美国滑板国家队核心成员的她,是七块X Games奖牌得主,在SLS超级皇冠世界锦标赛中曾获第三名的好成绩,抛开滑手头衔,她还有着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硕士的学霸身份。美国职业滑手、世界知名滑板杂志THRASHER评选的2021年度最佳滑手马克·苏丘(Mark Suciu)在备受滑板圈的认可的同时,也兼顾好自己的学习生活,他先是在被列为美国108所顶尖研究型大学之一的坦普尔大学(Temple university)学习,后又转学到纽约进修并拿下了文学学士学位。像这样的滑手还有很多,对于他们来说,滑板不仅是他们的极致热爱之事,还是有助于平衡学业生活和放松心态的积极运动方式。
此外,海外很多校园为了引导青少年积极正确地开展滑板运动,甚至还推出不少关于这项运动的奖学金计划。比如,2017年,澳大利亚的滑板选手阿马尔·哈迪德(Amar Hadid)通过滑板运动获得了悉尼大学的奖学金,这也是澳大利亚首例滑板奖学金,此外学校还为滑板运动员的心理健康、身体健康和营养等方面做出了很大的支持。2018年美国滑板教育基金会曾推出过一项奖学金计划,向美国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课程的7名学生颁发每人500美元的奖学金,鼓励更多的人为滑板运动带来积极的影响。2020年,英国布莱顿女校(Brighton Girls)受13岁英国滑板少女斯凯·布朗(Sky Brown)在东京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公园滑板赛铜牌、成为英国夏季奥运史上最年轻获奖选手的鼓舞,推出了专门的滑板奖学金,成为全英国第一所推出滑板奖学金的私校,学校认为能持之以恒练习滑板的孩子,不仅心中目标明确,能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且愿意承担风险,这些品质希望在女孩子当中发扬光大,并希望通过奖学金来吸纳人才并成立学校第一个滑板俱乐部。诸如此类的校园支持近年来在全球各地不在少数,大大鼓舞了滑板选手们坚持开展这项运动的决心,也为滑板运动及其文化内涵的积极正向传播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